“海鲲舰”海测:台湾第一艘突破技术封锁的“国造潜舰”五大看点

“海鲲舰”海测:台湾第一艘突破技术封锁的“国造潜舰”五大看点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台湾第一艘国造潜舰“海鲲舰”日前完成第一次海测。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 蒋宜婷Role, BBC中文记者2025年6月30日台湾自2014年提出“潜舰国造”计划,历经9年后,第一艘原型舰“海鲲舰”今年6月首次进行海上测试,引起外界关注。
台湾政府把海鲲舰定位为海军发展“不对称战力”的重要装备,若遭中国解放军攻击,可用于阻截敌方,避免台湾周边海域被封锁。
值得注意的是,该舰从设计到建造,与欧美、韩国等多国合作而取得关键技术和零件,突破了过往国际对台军售限制。分析指此模式可能复制于制造其他武器,具有战略效果。
但海鲲舰在台湾社会也面临政治风波,这次海测时间比预计延迟两个月,引发外界担忧工程和品质出状况,7艘后续舰预算也遭立法院冻结,未来能否发展下去仍充满变数。
台湾“潜舰国造”被指获多国技术协助:计划背后的国际外交角力2021年12月13日台湾宣布自制潜舰 美台军事合作是否持续尚待观察2020年11月27日台湾总统赖清德宣布恢复“军事审判制度”恐致北京升级对台军事吓阻2025年3月14日1. 海鲲级潜舰是什么?海鲲舰是台湾海军首次从零开始设计建造的柴电潜舰原型舰,被当局称为“潜舰国造”计划。
Skip 热读 and continue reading热读印度和中国努力重建关系,但保持谨慎的态度分析:面对特朗普对普京的不满,莫斯科不以为然中国驳斥德国关于激光瞄准军机的指控胡塞武装一周内击沉第二艘红海货船,多名幸存船员可能遭绑架End of 热读
这项计划自2014年马英九政府开始,2016年蔡英文政府正式编列预算启动,被认为是其任内最重要的国防战略之一,除了提升台湾海上作战能力,也是台湾得以突破国际对台军售限制、推动国防自主和升级国防产业的手段。
海鲲舰由台湾官营背景的“台湾造船公司”(台船)负责建造,包含原型舰海鲲舰在内共打算建造八艘潜艇。至于舰上的战斗系统,则是由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负责规划、与美国航太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共同研发与整合。
根据台船公布的资料,海鲲舰长度约70公尺、宽约8公尺、从龙骨到帆罩顶高度约18公尺,排水量约2,500至3,000公吨,采用X型尾舵,舰体的两侧配置有被动阵列声纳。
图像加注文字,台湾国造潜舰海鲲号小档案。图像加注文字,台湾国造潜舰海鲲号示意图。武器装备方面,海鲲级的舰首配置有6管21英寸鱼雷发射管,武器舱可容纳18枚重型鱼雷,预计将会配备MK48型鱼雷,鱼雷管可发射潜射型UGM-84鱼叉反舰导弹,这些都是美国海军现役主力装备。
该计划经费为台币493亿余元,第一艘原型舰潜舰造价台币256亿元,包含兴建厂房、相关技术授权费用的均摊费用为台币500多亿元;后续舰每艘成本约为台币200亿元。
2. 台湾如何突破封锁?台湾四面环海,潜舰对台海制海权的掌控格至关重要,当局追求潜舰已超过半个世纪。
1960年代,台湾海军成立第一支潜艇部队“武昌艇队”,那是向意大利购买、在台湾组装的微型潜艇。与潜舰不同,微型潜艇体积较小、排水量较小,仅数十吨或几百吨,用于执行特定任务的潜艇,例如水下侦察、人员运送等。
1969年时任国防部长蒋经国,及1994年台湾已故前总统李登辉都曾向美国提出购买潜舰计划,但被以潜舰是攻击性军武遭拒。这之间,美方曾出售台湾茄比级潜艇“供反潜训练使用”,其船上的两艘鱼雷发射管都遭封死。
直到1980年代,台湾成功向荷兰购买“剑龙级”柴电动力潜舰。不过当时荷兰遭中国外交报复,最后6艘订单仅有2艘“海龙”、“海虎”成功交货,并导致台湾只买到船体,没有武器,得向印尼购买西德授权该国生产的鱼雷。
这两艘潜舰至今服役中,有全寿期(武器系统之生命周期)将届和备料不易等问题。
如今海鲲舰在排水量、潜航深度、武器系统和静音性能上都较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有助于提升作战优势。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1980年代台湾向荷兰购买“剑龙级”潜舰曾引发国际外交风波。过去几十年来,台湾因为特殊的国际地位,在军购或军事合作方面几乎一直只与美国接触,但潜舰国造计划凸显了变化,英国路透社曾指,台湾至少从美国、英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等七国取得技术、人力与零件等合作支援。
台湾国防部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苏紫云博士向BBC中文表示,海鲲舰顺利建造、海测,受助于西方民主国家提供关键生产技术,为突破以往敏感技术封锁以及政治困境的成果,“象征欧洲国家对于台湾的认同”。
日本前潜舰司令部幕僚长矢野一树去年也曾在电视节目中表示,台湾首艘国造潜舰“海鲲号”象征与美国同盟阵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淡江战略所助理教授林颖佑告诉BBC中文,海鲲号透过化零为整的方式突破军售封锁,国造潜舰也对台湾国防产业具“划时代意义”,不仅透过国际合作,取得关键技术与零件,也在技术整合过程培育潜舰人才,带来国防工业进展。
“我们不是买一艘,而是透过商业和技术合作,在台湾整合成一个成品。”
林颖佑认为,海鲲舰的经验模式也可能复制于制造其他武器,具有战略效果。
3. 为何是“不对称战力”的重要装备?台湾发展第一艘国造潜舰的时刻,中国已是世界拥有最多军舰的国家。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引述美方报告,指2023年中国军舰数量总共为328艘、美国为289艘,解放军海军建军速度惊人,从2005年至2023年,一共增加112艘船舰。英国智库也预估,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内拥有400至440艘战舰规模的海军。
解放军海军现役舰艇包含航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舰级两栖攻击舰等。其中潜舰数量高达70艘,包含核子攻击动力和柴电动力攻击潜舰,两者均有强大作战能力,核子弹道导弹攻击潜舰用于核威吓,有弹道隐蔽性和远程打击能力;柴电动力攻击潜舰则配备反舰导弹和鱼雷等武器,可打击水面舰艇和潜舰。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中国拥有世界数量最庞大的海上舰队。台湾前总统蔡英文曾多次对外指出,潜舰对台湾具有相当战略价值,是海军在战略及战术上发展“不对称战力”(asymmetric warfare) 的重要装备。
不对称作战指军事力量悬殊的双方,弱势方为了在冲突中取胜或达成目标,采用不同于传统方式的作战策略与方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学者何理凯(Eric Heginbotham)向BBC中文表示,中国、美国等国家每年生产数百至数千枚不同种类与用途的导弹,许多射程已超过1,000公里,有些甚至远超此数,若台海发生战争,台湾海军便处于军事分析师所称的“主要威胁圈”——即敌方导弹的有效射程范围内。
何理凯进一步说明,台湾有多种方式对抗中国日益强大的水面舰队,其中一个关键方式是增加部署于地面、具备生存能力的反舰导弹数量,“地面反舰导弹在中国发动登陆作战时非常有用,因为解放军的两栖舰队必须接近台湾,但在其他情境下则效果有限。”
他解释,例如中国对台实施封锁,可能会在远离台湾的海域进行,“与地面导弹不同,潜舰可以机动”,其得以直接从水面下击沉敌舰,确保进出台湾的水路畅通,在各种情境中都具备战略价值。
“潜舰的生存能力远高于水面舰艇,且对敌方水面舰队构成强大威胁。”
台湾军事专家苏紫云指出,若中国试图以武力入侵台湾,潜舰可与岸基雄风、鱼叉反舰导弹构成远近攻舰火力,形成海上的内外线作战反制敌方登陆兵力。为台湾制衡数量优势的对手的“不对称武器”,对防卫有重要杠杆作用。
与中国潜舰部队相比,海鲲号属于“安静作战”,任务用途有显著差异,主要负责阻截敌方,避免台湾周边海域被封锁,执行伏击任务。
苏紫云认为,台湾至少需要8艘潜舰,包含定期保养和训练用途,“至少要北部、南部、东部个两艘,”他也建议,除了海鲲号这类内部空间较大可携带导弹的舰队型潜舰,台湾也可考虑沿岸型潜舰,考量到台湾海峡较浅等地形影响,其吨位和尺寸通常较小,有更良好的机动性和隐蔽性。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潜舰被台湾政府认为是对抗中国海军、“不对称战力”的重要装备。4. 第一次海测的看点6月17日海鲲号启动海上测试(Sea Acceptance Test, SAT),其从高雄港出海,在外海以自主动力浮航约6小时后返回码头,吸引大批军事迷及民众在高雄港围观,有民众向媒体表示“感动”,形容为“历史性一刻”。
负责建造的台船当天发布新闻稿表示,海鲲舰本月接连完成一次港湾内“航行测试”、一次出“浮航测试”,顺利执行推进、舵翼、电力、通风、通信及航仪等各项系统,首次的海上动态组合测试。
海上测试指潜舰完成泊港测试后,移往海中进行一系列相关测试,内容除包括泊港测试中的部分系统测试项目,还需进行下潜、上浮等战术动作,确保潜舰实际于海中能达预期性能水平和安全标准,并实弹射击鱼雷,验证战斗系统等性能。
台湾学者林颖佑告诉BBC中文,透过海测,得观察到海鲲舰能透过船舰自身主机移动,代表船的轮机、推进跟引擎没问题,随着多项测试待进行,未来要关注的是其能否潜航,潜舰若潜不下去等于“出大事”,相关时程应稳健推进,“不需强求时间,宁愿慢一点保证安全。”
美国学者何理凯也指出,目前还无法对海鲲舰的品质做出准确评估,不过其由多位经验丰富的潜舰系统设计师协助建造,“其舰体、电子系统、声纳、作战系统及其他子系统很可能具备相当高的品质。”
何理凯表示,海鲲舰从计划启动到海测仅约九年,“速度令人印象深刻”。不过,他说,海鲲舰是一款全新设计的潜舰,预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让各个子系统之间达到完整且良好的整合,以发挥潜舰的最大潜力;潜舰部队也需要经过数年的实战演练,才能让舰员充分掌握并运用潜舰的各项能力。
6月26日,海鲲舰也再度浮航出高雄港,前往外海进行第二次海测。
台船表示,浮航测试完成后,会进入50公尺“浅水潜航”,以及200公尺“深水潜航”阶段,并进行各系统操作的实测,包括推进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声纳与武器系统等,其将持续依测试结果,进行各系统调校改善。
台船也承诺,海鲲舰会依原订规划,于9月30日完成海上测试、11月交舰。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台湾国造潜舰海鲲号模型。5.台湾民意是否支持“潜艇国造”?针对台湾自制潜舰,中国政府长期表达反对立场。
2019年中国外交部曾回应,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向台湾出售武器并与台湾开展任何形式的军事联系,不允许有关企业以任何形式参与台湾“潜艇国造”项目。
在海鲲舰首次进行浮航测试后,北京当局未发布进一步评论,但台湾网路上出现“艇体变形”等错假讯息,有微博帐号连日发文称“台湾海鲲潜舰潜航5小时后,艇体变形”;中共官方媒体“海峡之声”亦在脸书发文,批评海鲲号品质有问题。
台湾资安人士认为中共网军利用认知作战,攻击潜舰国造,试图摧毁台湾民众信心。
而在台湾本地,社会对潜舰国造计划的支持度也出现分歧。台湾民意基金会一项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于“政府用14年、花2840亿打造7艘海鲲号潜舰计划”看法分歧,46.8%支持、41.2%不支持,虽然支持者占多数,但看法并不一致。
2024年,国防部提出预算书,编列2025年至2038年2840亿余元的持续预算,打造后续7艘潜舰。该钜额预算横跨14年度,引发台湾社会热议,亦有在野党国民党立委要求将2025年20亿预算全数删除。
目前潜舰后续舰预算已遭立法院冻结。有国民党立委认为,在原型舰尚未通过海测前,潜舰量产缺乏明确成效保障,决议此案预算须等海鲲号海测结束且通过,并由国防部向立法院院会专案报告,经同意后才能动支。
由于海鲲号原定4月底展开海测,却延宕近两个月,预算解冻时程也充满变数。
学者林颖佑指出,海鲲舰作为台湾第一艘自制潜舰,势必遭遇各种挑战,目前最大困难是说服立委跟民众,“国军需对外说明,论述为何需要潜舰? 为何进度落后? 否则就会出现更多假讯息,难以争取支持,影响战略沟通。”
另有学者分析,海鲲号工程延宕主因在于部分设备延迟交付。
国防部长顾立雄曾表示,海鲲号未如期于4月海测,指泊港测试缺失涉及机敏,无法对外说明;他近期也强调,海鲲舰海测还要进行一段时间,待检验完成便会处理预算冻结问题。